在合肥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400-8908-365-505,咨询房博士。
365淘房 合肥站 进入五月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楼市进行松绑,放开调控。这不,六安也来了!
01、15条救市政策
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达60万
近日,安徽六安楼市发布15条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持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二、改善房地产市场供给;三、应对疫情暖企纾困;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五、净化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
原文如下:
各地放松政策频出,怎么才能吸引购房者,除去地域本身的因素之外,无非就是比谁给的优惠力度更大。
六安这次新政,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公积金贷款方面:
提高个人缴存公积金比例;引导新市民缴存住房公积金,外地人可以直接在六安缴存公积金;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达到60万元;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付款。
二手房方面:
取消新建商品房限售,产证不满两年的可以直接交易过户并且可以办理按揭贷款。
新房价格方面:
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不得高于备案价,原则上不低于备案价格的90%!
对于想在六安买房置业的群体来说,确实是个好机会,能出手就出手。
02、不止六安
今年三四线城市救市猛烈
人口导入不足导致库存去化难,一直是三四线城市的老大难问题,六安也不例外。
此次新政的出台,也在意料之中,对六安城市未来的发展也是一次重要的机会。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开始出台救市政策,买房补贴、减免契税等等,利好政策层出不穷。
比如降低首付比例:丽水、温州、赣州等城市,将首套首付比例降低为20%,广东梅州甚至将二套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也降为20%。
又比如放宽公积金贷款额度:马鞍山高层次人才公积金连续缴存6个月以上,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至60万元......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80多个三四线城市出台了楼市放松政策。
政策出台的越多,就说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问题真的不小了。
而且就政策本身来看,针对的更多是如何消化二手房,针对的人群更多的是那些需要置换的人群。
这说明了什么?在三四线城市,刚需越来越少了,也就意味着本地已经有房子的年轻人已经不缺房,而外地的年轻人也不会青睐三四线城市的房产。
但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可能不依赖房地产,还得依靠土地财政,这种情况下,刺激楼市成为必然。
如果不刺激,大家就不会买房或者置换,土地需求就会降低,加上三四线城市本身没有像一二城市可以升级的产业,人群结构也不够丰富,整个经济生态都是非常脆弱。
刺激楼市势在必行,房地产必须稳!
03、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
未来还会回暖吗?
可以说,五月份之前,楼市放松政策主要在三四线城市中比较火热,但是到了五月份,形式开始慢慢发生了转变。
就在前几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持就业座谈会,提出: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主题是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其中有一句话非常值得寻味。
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挖掘政策潜力,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细细品味以上这段文字,有几个关键词,“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
显然易见,救活楼市已经非常紧迫!
2022年以来,已有近130个城市发布了出台稳楼市新政,各地救市政策不断涌现,效果如何呢?
从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投资增速数据来看,今年前4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由正转负。
这也是自2020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可以看出,即使在那么多救市政策的前提下,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依然很难。
很多人会问,就是已经开展这么久了,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目前的楼市还能起来吗?
要我说,肯定还是能起来的,之所以还未见效,是因为“真正的就是并未到来”。
在5月份之前,松绑更多的是三四线城市,一些一线城市如北上深至今都没有什么动静。
但是到了五月份,真正的救市,开始拉开了序幕!从三四线城市逐渐蔓延到一二线城市。
杭州明确优化二手房交易政策,放松限购,进一步完善税收调节政策;苏州、南京、合肥宣布外地人6个月社保就可以买房......
一二线城市慢慢开始了!长三角最重要的城市也开始了!
有理由相信,楼市未来整体还是呈现回暖的趋势。
结语
当前“因城施策”力度越来越大,城市放松的能级逐渐提高,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或已成必然趋势。
并且新一轮的救市政策正在赶来的路上,置业者还是要抓好时机上车。
返回合肥365淘房>>
在合肥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400-8908-365-505,咨询房博士。
温馨提示:本平台所展示的各项信息来源于各类公开信息、开发商或代理商提供信息,以及售楼处和相关场地的人工采集信息等,仅供平台交流、参考之用。考虑到信息公开和采集的时效性及局限性,以上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或错漏,为保障您的权益,请在参考和实际使用具体信息时,务必注意向开发商及相关人员核实确认后再决策。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