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400-8908-365-505,咨询房博士。
我们刚刚感受到,全国层面的二手房回暖,房东们就坐不住了。
上调自家房源挂牌价都已是“小操作”,更有甚者,已经开始了“保卫房价”的大行动。
眼见行情起来了,房东却“不卖”了……
01.建议上调1万/㎡ 多地业主抱团“保卫房价”
关于二手房的一则词条冲上了热搜:多地二手房业主保卫房价!
已有多城出现此类抱团涨价的现象。
如杭州,就有网友爆料,西湖区融创河滨之城小区在业主群内发布消息:
“万物复苏,二手楼市启动,请不要再贱卖自己房子,建议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上调整1万+。”
根据公开资料,河滨之城是杭州的热门小区,周边的某中介表示,该小区业主群时常会讨论小区买卖行情,哪家哪户挂牌了二手房,成交价多少大家都知道。
“谁家在卖房子,信息都是很公开化的。”
早两年,河滨之城的二手房成交价最高曾突破9万/㎡,如今实际成交价只有7万/㎡左右。最近看房客增多,一些卖家便开始劝邻居稳住价格,找合适机会再卖。
无独有偶,长沙雨花区某高档小区也有业主发出消息,建议不急卖的调价到1.7万/㎡左右。
并表示小区的成交节点应该是5月份以后,劝大家不要急。
据悉,如果调价到1.7万/㎡左右的话,挂牌价将比之前涨了2000元/㎡。
还有西安某小区也传出业主群的群聊截图,有业主提议,制定“三年分布涨价行动计划”。
具体主要有两点:
1、小区的二手房价格挂牌价不能低于2.3万/㎡,低于这个价格的将被约谈,甚至被列入不友好家庭。
2、制定房价三年涨价计划,今年7月份达到2.5万/㎡,明年7月3万/㎡,2026年涨到4万/㎡。
为执行涨价计划,该名业主还提议,建立“村支部委员会”,审核每个业主的成交价格。
其实在二手房市场,定价方式是相对自由的,大多由业主自己定价,涨价降价也根据自身意愿来。
但这种抱团式、联名式的涨价,试图干预其他业主的买卖自由的行为,多少有些过分了。且这种哄抬价格的行为,也是扰乱市场。
不过,购房者不用担心,对此有专家表示,在现阶段,二手房市场的挂牌量较大,此类行为不会对市场大环境产生太大波澜。
02.合肥再现抱团涨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合肥,这样“保卫房价”的行为,也开始重出江湖了。
滨湖省府板块某小区业主群发布消息,建议考虑提价。挂价不能低于360万,高楼层不低于370万,多层更是要挂4万/㎡。
真没想到,都2023年了,还有人抱团炒房。
要知道,二手房市场刚有回暖趋势,整个房地产市场也刚刚复苏,还没成功上岸呢,就又有人“好了伤疤忘了疼”。
更何况,就合肥目前已突破15万套的挂牌量,房东们也很难“飘起来”。
且很多中介都表示,当下二手房的高成交量,大多都是价格换的,成交的房源中,大多都是低价房源。
有价无市的房源,依然难卖掉。
更何况,合肥经过这两年的大量供地,新房库存也在大增,各区域新房供给充足。
且在“竞品质”的规则下,目前合肥市场的大多数新房的建筑、园林、户型、品质、品牌等有明显高于二手房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新房限价,还拥有相对稳定、相对较低的价格优势。
这些对二手房市场都是吸流和刺激作用。
超15万,且还在增加的二手房库存,也就注定合肥的二手房市场不会太疯狂,价格更不会太疯狂。
03.房住不炒是底线 国家布局让炒作把戏玩不动
其实类似这种新闻已经不新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如果业主联合就能保住房价的话,掌控楼市就太简单了。
尤其是今年,买房人已经更加理性,不再是那么好忽悠的了,面对房东的抱团涨价,更多人的评论是调侃的,更有网友辣评:“你上调价格,让我先跑”,聪明的业主都会趁这波热度赶紧出手……
买房人也都基本上认清了“房住不炒”的大趋势。
3月7日,住建部接受采访时对房地产的表态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再次强调“房住不炒”这个定位原则。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充满信心,但前提是“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定位”,是“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企稳回升”,是“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的企稳回升”。
从中可以看到:
·楼市回暖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充满信心。
·这个回暖是企稳回升,确保房地产市场不会大起大落,不是报复上涨。
·房住不炒的底线必须坚守,不是炒作之下的回暖。
·是建立在刚需和改善性自住需求者之上的回暖。
结语
市场瞬息万变,挑动着买房人和卖房人的敏感神经,有人闻风想涨、有人趁机脱手,谁的做法更明智呢?在“房主不炒”的基调下,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最后要提醒下买房人,近期想买二手房的话,此时更要谨慎,谨防高位接盘。
返回合肥365淘房>>
在合肥买房,有任何疑问欢迎拨打400-8908-365-505,咨询房博士。
温馨提示:本平台所展示的各项信息来源于各类公开信息、开发商或代理商提供信息,以及售楼处和相关场地的人工采集信息等,仅供平台交流、参考之用。考虑到信息公开和采集的时效性及局限性,以上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或错漏,为保障您的权益,请在参考和实际使用具体信息时,务必注意向开发商及相关人员核实确认后再决策。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