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淘房 合肥站今天看到了一篇触目惊心的文章《@合肥人,你们要把滨湖买空了》。
的确,滨湖的火热已经人尽皆知了。
1
比如,这两天合肥各大房产媒体提及最多的是什么?
滨湖、滨湖、还是滨湖!
甚至省外媒体都已经注意到了滨湖的火热。
更有甚者,政务区的住户高价卖掉小一室,转头又扎进滨湖买低密多层。
还有房产大V呼吁市政加快滨湖、高新的供地,或者调整租赁房限制条件,为滨湖这样的房荒区多备些房源。
但不得不说,滨湖的火爆程度只会为它的房荒加重砝码。
2
分化之中也有厚此薄彼。
有媒体估算了一下滨湖还能卖多久?结果是2-3年。也就是说,火热的滨湖新房只有2-3年的寿命,之后将妥妥地进入存量房时代。
其实,当关注焦点都聚集在合肥东南的时候,也请不要忽略合肥目前的分化情况。房荒的区域不仅有滨湖,还有与它情况类似的高新和比它更严重的政务和经开。
高新和滨湖同样是高热区域,但相对来说,目前区域内尚有较为充足的房源在售,比较突出的是高层房源的紧缺问题。
而政务区则是个老大难问题,4年零供地的现实迫使客群不再对它的新房市场抱有不合理的期待,但要说撼动它“天花板”的位置,怕是没有哪个区域追得上。
一圈对比下来,似乎只有经开的境况最尴尬,库存量是万年老二,可惜是倒数的;土地量,看起来有不少,但是没多少是能供给住宅的。
这就是它尴尬的现状。
要库存,不充足,断断续续,零零散散。
要土地,没多少,大都为产业准备着,转而划给住宅也不一定卖得掉。
那房价呢?市场这么紧张,房子只会更能升值吧?
这也未能如愿,经开区的横盘状况已经持续了近一年。
3
经开的库存捉襟见肘。
稍微关注合肥房产市场的应该都知道,下半年的经开入市的项目只有两个,公园万象和中海上东区。
两个盘总共规划住宅4430套,而这也是经开近半年的新房库存,但年底前是否能全部上市还尚未可知。
而在此前,经开的库存是什么状况呢?
从去年7月份至今,经开区的库存就一直徘徊在1400套上下。当出现高库存时,无一例外是因为一个或两个纯新盘的入市。
就像今年下半年的两个纯新盘,3月份绿地拿地时,经开区的库存还是1454套。到8月28日该项目首次备案时,新增了454套房源。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在9月1日我们同事统计的库存数据中,经开区的库存竟然不升反降,只有1198套。
似乎新项目的入市只能把经开的房荒缓解一时,入市的房源单周看起来体量很大,但是比不过经开客群的入手速度。
4
去化的速度很稳,但这是有条件的。
通过经开区近10周的成交量,我们可以看到,自8月中下旬以来,经开区平均每周成交60套新房。
而在没有项目入市的状态下(前8周),经开区的成交速度很平均,20套/周起步,50套/周上下浮动。
一旦碰上新盘上市,这个成交量就变得可观了。如表格所反映的,在第42周和43周,经开区的新房成交量分别达到了199套和102套(数据滞后性),这其中大半都是两纯新盘的功劳。
可是需要我们警醒的是,两纯新盘的供应量是有限的。按照这个去化速度,两盘4430套房仅够卖74周,也就是不到1年半。
但这只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目前来看,不仅要剔除已经成交的房源,还要观察两个盘的火热程度。
朋友圈里,公园万象的置业顾问已经晒出了“四开四捷,新品再加推”的海报。
9月6日首开,推货355套,去化76%;20号加推100套,去化33%;29号推出72套,去化47%;10月1日推出72套,仅三天售罄;最新的140套房源,也已经去化60%。
或许略有粉饰,但从每周的去化数据上来看,公园万象首开至今,7周售出近500套,远远大于我们的保守估计。依照这种去化速度,两个盘哪能挨到1年半后再清盘?
5
新房库存虽告急,但是却没有合适的土地供应。
决定区域新房供应量的另一因素就是土地,相较于政务区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土地可以供应,经开区的状况似乎要好一些,卫星云图上有不少空地。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绕城高速南部)只出让了两块居住用地,也就是由绿地和中海竞得、位于小西冲枢纽西南角的那两块。
而在今年的招商图册中,还有两块居住地要供应。
两块地一大一小,按照容积率2.0,满打满算可以供应出3300多套房,约能满足1年多的购房需求。
但,需要注意到这两块地的质量。
因为产业园占面积比重非常大,土地质量和社区环境都会受到影响,整体居住环境就相对弱了些,所以基本上也只在东西两角规划住宅。
这么些年过去,东西两角能够腾出来的地块又大都是边角料,中海、绿地以及上述这两块地的位置就已经比较偏,上面这块30亩的袖珍地甚至位于合九铁路边上。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可以借鉴高新某轮胎厂的案例,把影响居住的工厂投诉出去。
但经开区是什么属性?贡献GDP。
从一开始的招商引资到现在自贸试验区,哪一次不是经开区走在前列。
为纳税大户供应土地一直是它的使命。
其次,才能考虑到住宅用地。
这就是经开区仓储土地的现实,在数量和质量上,鲜少能拿得出手。
结语
从现象到结论,经开区的房荒状况没什么变化,永远会在有七八百套房没卖出去的时候,再注入新房源,然后又稳稳地消化掉,再添新项目,如此反复。
它也不似滨湖、政务那样有完全迈入存量房时代的可能,不出大变化,这种不上不下的境况才会是常态。
返回合肥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