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官媒发布标题为《“链长”护航创新发展的“合肥力量”》的文章,其中提到:合肥2020年生产总值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之列。
全文如下:
在合肥市新蚌埠路与魏武路交口西南侧,一座占地950亩的维信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超级工厂”正在拔地而起,总投资约440亿元的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在此点亮,让合肥一举跃上全球AMOLED的最高水平线。今年以来,在“链长”的护航下,合肥市克服疫情和汛情影响,推动面板产业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地,规模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新型显示产业链“链长”……今年上半年,合肥市相关负责人头上又多了一顶“帽子”——产业链“链长”。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推行‘链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文松告诉记者。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合肥市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合肥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各县(市)区、开发区比照建立。在合肥市发改委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上,记者发现每位“链长”均要受领一份完整的任务清单。
“‘链长制’的推行,能够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困难。”在合肥新站高新区福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向超宇告诉记者,合肥启动实施“链长制”后,他们企业的量子点发光材料显示应用产业链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实现量子点发光材料的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打破了无镉环保型量子点的进口垄断。经认证,该公司研发的蓝色QLED器件寿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链长”之力,正在加速推动合肥量子点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
有了“链长”的“精心呵护”,今年上半年,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438.22亿元,同比增长了12.7%,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2.5%。全市新型显示产业全产业链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面积约占全球的10%。
12月18日,在2020中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峰会上,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白皮书重磅发布,数字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目前,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近300家,人工智能产业跻身全国城市“五强”,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累计认定有效市级大数据企业741家,建设5G基站超8000个,“城市大脑”开始运行,建成国内首个“城市中台”,全省率先实现数据跨层级跨区域共享……合肥“链长”催生的逆势创新发展的力量,惊艳四座。
随着“链长”能量的集聚,2020年,合肥创新产业“链”不断往高端蝶变。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合肥“链长”之力加速催生着逆势中“满园春色”的到来。据介绍,合肥2020年生产总值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之列。
“全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高起点建设合肥滨湖新区,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日前,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为已站在新起点的合肥规划了砥砺奋进的新蓝图。
返回合肥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