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资讯
关注微信看猛料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与11月上半月比,11月下半月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2个城市环比持平;其余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回落至1%以内。
而在中央抛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话题后,12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再次点到房地产:2017年要千方百计抓好房地产调控!
![]() 图丨网络非本次会议实景 |
12月26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全面总结了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对2017年工作任务作出部署了9条方向,而第一点就是中国的房地产:
一是千方百计抓好房地产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切实抓好热点城市防泡沫、防风险工作。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抓好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房地产去库存。
加快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立法,推进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努力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最近中央频繁传来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控”、“稳”、“抑”等字眼,是继国庆开始的全国范围内多城近50次调控之后的又一场“暴风雨”,也基本为2017年楼市定调——房价大涨之势已去,甚至小涨都难!
关于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详细数据、专业分析、权威预测你一定看过不少,但你有没有听过你身边的普通老百姓的观点?
最近我们的购房群里一位网友跟管理员聊了好久的楼市观点,最后干脆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委托我们发出,与大家交流。原文如下:
![]() 图片来自网络 |
文丨玖月就悦
回顾2016年的合肥楼市,可谓跌宕起伏、心惊肉跳。随着库存持续走低,一些规划利好消息传出,适逢国家去库存政策出台,多重因素叠加效应,导致了房价快速上涨,在开发商、中介、媒体的联合推动下,逐渐形成一股投资热潮,很快席卷全市,并招来了全国各地的炒房客,最后变成了滚滚洪流般的抢房大军。恐慌与兴奋,充斥着大街小巷,买没买房,成了这个城市茶余饭后的头等话题。
几家欢乐几家愁,政府卖地,笑迷迷的看着日进斗金;开发商卖房,喜滋滋的看着业绩升天;中介倒号,乐呵呵的赚取差价;投资客反复倒手,数钱数到手抽筋......
没房的被逼着加入抢房大军,有房的眼看着别人投资大赚人民币,也跟着疯抢,于是,什么号头费、时光盘、各类捆绑等等,各类妖蛾子满天飞,暗开、半夜开、网开等等,花样百出。演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房地产狂欢。
然而,失去理智与公平的市场,终究不是常态,也给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于是乎,权威人士开始喊话,通过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喊话,提示房子是用来住的,房价不能涨上天。
然后,或许是人们已经疯了,或许是已经很久不看这些权威媒体了,根本没人在意,也没人仔细研究,这是国家在放出信号。终于,在炒房大军欲席卷全国一二线城市,并向三四线城市漫延时,到了九月底,迎来了国庆。
此时笔者因为经常关注党媒党刊,已经觉察到国家不会允许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便开始在一个购房群讨论分析,认为国家调控已是箭在弦上,然而没有人同意,炒房专家们更是不屑一顾顾。还拿出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来证明目前的疯狂是正常的,是补涨。
我不反对城市发展,会带动房价上涨的观点,但我认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当房价严重超越现阶段经济社会水平时,就一定是不正常的。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还比较严峻、改革进入攻坚期、转型进入关键期的时候,过高的房价带来的损害性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更表现在社会领域,所以,新一轮调控是必须和必然的。
怎么看待这一轮调控,两个月来,各类专家学者,各类媒体,各类房地产从业人员谈的很多了,我觉得他们谈的都有道理,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看,都有一定的依据。但作为一个普通老姓,我觉得他们很多人讲的虽然有道理,但都没有抛开利益关系,所以很多人讲的有失偏颇。返回合肥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