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比较关注得房率。其实,房屋公摊面积也会影响房子的得房率,很多购房者都不清楚,而且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什么是得房率以及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01
什么是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一般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
得房率越高越好吗?
02
其实得房率也并非越高越好,得房率过高会降低居住质量。如果得房率特别高,只能说明楼梯的宽度、公共走廊、电梯等配套不是很完善。楼梯、电梯间、走廊等公摊面积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公摊面积大也不一定是坏事,虽然住房实际使用面积相对少了,但公共活动空间也相对大了,居住的舒适感也会提升。
“得房率”影响的是自己所购置住宅的使用面积,衡量着一套住宅在使用中的舒适度。但在对于“得房率”的数值大小进行选择时,不应该片面的一味选择高数值,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全面的进行考究。
03
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
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型结构(几梯几户)。例如一梯多户可能与一梯二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差无几,可户数增加了,总套内建筑面积增加了,则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就会减小。
2、楼盘形态。一般来说高层得房率低,小高层次之,多层则得房率较高。
3、物业类型。一般来说板式得房率高,叠式次之,点式则较低。
4、公共活动区域大小。一般来说,高品质的物业多建有高挑大堂,宽敞电梯、室内车库,这些都会占用到大量公摊面积,故得房率相对较低。
返回合肥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