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合肥再添大项目!
合肥市政府与华为签署协议
华为合肥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地;
“中关村”两大服务平台签约合肥;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副中心城市
合肥升级新一线大城市
脚步加快!
一、打造创新高地!华为合肥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地
1
合肥市政府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5月16日上午,合肥市政府与华为公司在市政务中心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安徽省及合肥市领导会见了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双方共同为华为合肥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揭牌。
当天,高新区与华为公司签署了人工智能云战略合作协议。
2
合肥牵手华为 打造创新高地
合肥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交通区位优越、创新氛围浓厚、发展潜力巨大。
合肥在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既需要强化科技基础,又不断释放新的需求。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实力。华为与合肥深化务实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将可以共享发展机遇。
合肥将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华为在合肥发展创造最优环境。未来,华为将进一步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合肥创新发展,与在肥有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合肥,为合肥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牵手华为,助力合肥人工智能发展,“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安徽合肥国际影响力创新之都呼之欲出。
二、再添大项目!“中关村”两大服务平台签约合肥
看点
01
“中关村”两大服务平台签约合肥
5月15日下午,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6家中关村科技金融与科技服务机构、4家合肥当地重点金融机构,在合肥举办“中关村·合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关村·合肥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落地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和揭牌将会对合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01、此次签约和揭牌标志着中关村首个跨区域科技服务机构协同平台在京外落地;
02、合肥乃至安徽的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将获得对标北京中关村的高质量技术服务和资本支撑。
看点
02
截止3月,398家中关村企业落地合肥
创新合肥,备受高科技企业青睐
2008年,京东方将合作目光投向全国,合肥伸出了橄榄枝与之“联合”,6代线项目开创了京东方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2017年,中关村发展集团投资、培育的兆易创新与合肥牵手,共同投资180亿元推进存储器研发产业化项目。
2018年7月,中关村协同发展公司和合肥包河区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中国第一村联手安徽第一区首发合作项目正式起航。
统计显示,2018年有61家中关村企业到合肥投资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平均每月有5家中关村企业在合肥设立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
截至今年3月,累计有398家中关村企业在合肥设立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
看点
03
双平台助力构建产业创新新生态
A:中关村·合肥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中关村·合肥知识产权平台将在园区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为企业提供专利战略布局、企业知识产权融资、企业知识产权贯标、知识产权政策信息等综合服务。
B:中关村·合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科技金融平台将重点关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抵押物不足,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中关村创新科技金融体系和机制为载体,联合本地投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对接、企业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服务。
未来将坚持小园区、大服务,促进中关村资本体系、服务体系叠加本地资本体系和服务体系,政产学研金知紧密互动,利用大资源体系和平台,构建政策高地、资本高地、服务高地,形成新的产业创新服务生态。
借着两大服务平台的助力,将包河打造成为“安徽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中关村智能网联产业生态辐射示范区”。
如今,合肥与中关村企业的合作正快速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面开花。科技特质明显,丰富的科教资源、城市创新意识和科技底蕴,逐渐使得合肥是中关村企业最为青睐的城市。
三、创新之都!合肥创新实力比肩北京、上海
为什么合肥能够吸引华为、中关村等高科技企业纷纷布局?一起来看~
如今,合肥市发展前景广阔,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名片影响力也越来越广。
合肥是中国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同时是合肥都市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
其一,合肥市的地理位置,未来战略意义深远。合肥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其二,中央重点落实的综合创新型科技创新区域,已发布在中国全域化综合发展战略中,而合肥是国内仅有的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其余两个是北京怀柔、上海张江)。
安徽合肥已经确立直接与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共同担负起未来中国创新科技研发中心区域的重任。
其中,合肥“科学岛”,拥有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强大的科技创新学术与技术发展能量。同时,中国科技大学身处合肥发展,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高校丰富资源,与整体安徽合肥发展早已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其三,国家定位合肥积极发展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目前合肥市的高铁与航空网络,为形成以合肥为交点的“米”字型长三角洲经济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施大平台。
四、长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肥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1
2019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开幕
5月13日上午, 2019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正式开幕。
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长江经济带沿线及安徽周边省(市)的青年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代表及团组织相关负责人约700余人参加。
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自2008年创办至今,见证了长三角三省一市不断融合发展,也见证了青年企业家的使命与担当。
2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
长三角城市群滨江临海,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无锡、宁波等26个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
去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传出重磅消息,长三角一体化将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了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
四省市合作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
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抓好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把《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上也提出,要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摘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五、合肥优势巨大!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一体化
在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合肥及合肥都市圈的后发优势最为明显。
1
合肥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方面,高铁时代的到来,让合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变为了联通四方的交通优势。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合肥将打开全面融入长三角国际航线网络的窗口,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高铁网络、城际铁路以及城市地铁将加密联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将迎来跨越提升。
2
合肥能多维度对接长三角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以及链接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合肥能够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等高对接等多个维度,为长三角城市群、合肥都市圈自身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核心支撑。
在教育领域,合肥将主动对接沪宁杭等地的优质资源,开展更多形式的教育合作;
在医疗卫生领域,促进优质医疗机构在肥办医联体或跨区域办医,不断提高合肥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在文化方面,也将加强与上海宁杭等地的对接,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和精神生活。
市长曾经提到应将合肥都市圈纳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同时建议将合肥滨湖科学城提升为国家级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并希望相关部门从5个方面给予支持:
一是推进合肥都市圈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美丽都市圈
二是强化合肥都市圈与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交通联系,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打通东向出海新通道
三是支持合肥都市圈城市同长三角其他城市构建长三角创新圈
四是支持合肥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五是支持合肥都市圈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格局,加快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合肥的发展将有大大的推进作用。
现如今,合肥愈发成为沿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上夺目闪耀的“明珠之城”,与享誉海内外的江苏省南京、浙江省杭州形成“三城鼎立”趋势,并驾起飞中国长江三角洲。
楼市红五月,买房正当时
乐富强悦湖熙岸--祥源城湖山小筑--保利柏林之春-- 皖新朗诗麓院--中南樾府
(扫码免费报名)
时间:5月19日下午13:00
地址:安徽大剧院停车场集合
报名热线:400-8908-365转105
爆闻精选
热门栏目
楼市政策
好房推荐
关注“安徽楼市” 回复以下关键词了解更多资讯
楼盘丨地铁丨学区丨房价丨房贷丨咨询丨限购
365淘房服务产品戳对应图标查询↓
☟点击读原文下载365淘房APP,找好房查房
返回合肥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