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资讯
关注微信看猛料
合肥“米”字型高铁网络为:已建成的合肥-蚌埠(北京)、合肥-南京(上海)、合肥-福州、合肥-武汉(成都)4个方向,和正在建设的合肥-杭州、合肥-商丘、合肥-安庆、合肥-郑州共同组成。在全国城市枢纽性排名中,合肥位列全国第17。合肥未来将成为全国省会城市高铁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对现代化铁路综合枢纽建设提出具体方案,其中合肥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18个大城市被定义为综合铁路枢纽。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
2017年年初,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目前中国只有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个是上海,第二个合肥,都是年初批下来的;第三个是北京,今年5 月份刚批复的。
计划2020年将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将打造超导核聚变、量子国家实验室、联合微电子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七大创新平台。
![]() |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体现国家整体科技力量、地方政府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支撑,人才资源需要高校培养。合肥有优秀学府中科大,这才有了科大讯飞等公司,此外近一两年合肥也正在密切深化与各高校的合作来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
![]() |
随着清华科技城的投入使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校区、国防科技大学合肥校区(解放军电子工程院合并改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合肥校区的落实,可以看到,合肥正在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来留住人才。
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科研产出、科研力量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人才储备也颇为雄厚。
强势迈进长三角区域副中心
2016年9月12日,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合肥加入长三角的发展和定位正式出炉。
![]() |
按照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将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龙头作用,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 |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绝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具话的成绩来支撑。
对此,合肥的目标是: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积极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到202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在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超过50家,市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1、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到2020年,建成全国最发达的铁路枢纽之一,基本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
![]() |
2、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都。到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建成中国IC之都、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声谷”。
4.打造城湖共生的绿色之都。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强化巢湖治理与保护,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推动建立长江流域中心城市大气污染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等联防联控体系。
5、建设独具魅力的开放之都。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加密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加快金融功能国际化。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文化名城。
除此之外,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指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安徽省有8个城市入选,分别是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其中,把合肥定位I型大城市,与杭州、苏州比肩,仅此上海、南京!
![]() |
《规划》中明确,将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合肥、南通、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产城融合。返回合肥365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