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资讯
关注微信看猛料
从9.85平方公里起步的合肥南郊小板块,到管理面积达257.81平方公里的“安徽工业第一区”;从1992年12月编制1.0版总体规划,到1997年全国最先完成行政体制改革试点;从“一中心、三片、二带、一环”的近期建设规划,到南北两个区域实施“南优北拓,双城联动”的发展举措……在刚刚过去的23个年头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但版图扩大了20多倍,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也在不断升级。
![]() |
1993年
翻开合肥经开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1993年,合肥市南郊一块占地约9.85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此时,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1992年~2002年)刚刚面世。
![]() (合肥经开区 365淘房) |
1997年
1997年,合肥经开区规划第一次调整,该区被中编办和特区办批准为全国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并率先在全国完成了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肥西县和合肥郊区16个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辖,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管辖面积53平方公里。
2000年
2000年2月,合肥经开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合肥经开区近期建设规划(2002年到2005年)出炉,主要分为:一中心、三片、二带、一环。一中心为:办公、金融及科研、文化于一体的开发区中心。三片为:东部工业区,西部大学城,南艳湖生活区。二带为:以南艳湖、翡翠湖二个景区和莲花大道为轴线的景观带,以合安路为轴线的城市景观带。一环为:开发区外缘绿化生态环。
![]() (合肥经开区 365淘房) |
2006年
2006年,合肥市政府将肥西县烟墩乡的先锋、四十井、卫前、岗墩4村委托合肥经开区管理后,该区管辖面积扩展到66平方公里,合肥经开区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也应运而生。此次开发区规划范围定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区域,包括桃花工业区、烟墩工业园及部分肥西县、包河区托管和代管的土地。规划区范围为84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范围约62平方公里(不含沪汉蓉高速以东4平方公里)。用地布局结构为:“一片、两心、一廊、多组团”。其中,“一片”为中部核心工业片区。“两心”分别是位于明珠广场附近,沿合安路及繁华大道两侧区域的科研行政文化中心;位于南艳湖东侧的开发区级生活配套服务中心。“一廊”是沿派河的城市滨水生态走廊。“多组团”为南部工业区,南部物流园区,西部大学城,西北生活组团,南艳湖高科技研发组团,五大社区。
2013年
2013年,区划调整,185.85平方公里的高刘镇委托经开区管理,形成南北两个板块格局,北区总体规划(2012年~2020年)也随之出炉。据介绍,北区规划总体形成“一心、两园、三区”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其中,一心是一个临空高端商务休闲中心,围绕焦湖、宝教寺两大水库打造,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总部经济、文化会展、酒店接待、休闲旅游产业等。两园是两个特色园区,分别为航空物流加工产业园和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园。其中,航空物流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流通加工等;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园分北区和南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汽车高端零部件研发制造产业等。三区是三个配套服务区,分别为空港新市镇发展区、门户发展区和临空产业园配套居住服务区。
![]() (经开区 365淘房) |
按照合肥“十三五”规划中“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合肥经开区将以南区“产城融合、品质提升、升级改造”、北区“基础建设、镇区改造、美丽乡村”为主旨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空间。
经开区从一个小小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合肥南郊小版块,到今天管理面积257.81平方公里的安徽工业第一区,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称奇!返回合肥365淘房>>